一、孔子语录翻译
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2、46~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4、(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6、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8、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9、(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0、(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3、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4、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5、(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6、(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出自:孔子《论语》(译文)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7、(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9、(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0、《孔子语录》是2007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子,译者是丁往道。
二、孔子语录翻译搞笑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5、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6、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9、(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0、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Zengzisaid,"Iexaminemyselfthreetimesdaily:HaveIbeenfaithfulindoingthingsforothers?HaveIbeentrustworthyincontactswithfriends?HaveIreviewedandpractisedwhatmyteacherhastaughtme?"
12、(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1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7、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8、(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9、(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出自:孔子《论语》(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0、(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三、孔子语录翻译及原文
1、Ishenotamanofcompletevirtue,whofeelsnodiscomposurethoughmenmaytakenonoteofhim?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4、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8、(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9、(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0、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1、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4、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才叫作大丈夫。
15、(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7、(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8、(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9、Donotimposeonotherswhatyoudonotdesireyourself.
20、译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四、孔子语录翻译及注释
1、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4、孔子说:“如果不是心里想了却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启发;如果不是能说却说不清楚,就不要告诉他答案;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了。”
5、(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0、(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1、译文:卫国的公孙朝请教子贡说:“孔仲尼在何处学习过?”子贡说:“周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落在人间。才德卓越的人,把握住重要的部分;才德平凡的人,把握末节的部分,没有地方看不到文王与武王的教化成就。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他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12、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13、孔子语录:《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4、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