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马致远的诗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

2024-02-20 11:07:56 59 0

一、马致远的诗

1、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2、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3、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既非诗也非词,《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马致远是著名元曲家!

7、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8、接下来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睛。”诗人悠悠地说,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莫嗔、却喜”,炼字讲究,既显得颇有诗情画意,又传达出丰富情趣。如果删除这四个字,就变成纯粹叙事,便丝毫不具诗歌的韵味。

9、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0、古道西风瘦马。

11、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12、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13、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

14、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15、ཞེས་གྱི་ན་བ་སྐྱབས་ཆེན་བདེ་གྲོལ་དུ་འབོད་པས་ཕུལ།

16、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7、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落梅风.人初静》

18、断肠人在天涯。

19、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

20、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天净沙马致远的诗

1、布衣中,问英雄。

2、འཁྲི་ཤིང་རེངས་པོའི་སྡོང་རྒན་རྩེ་རུ་སྲོད་ཀྱི་ཕོ་རོག་ཚང་དུ་ཉལ།།

3、释义: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4、诗人晚年日子过着悠闲恬淡,这首诗就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赞美。首两句就展现出一幅宁静淡雅的乡居图,“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诗人闲来无事,外出散步,他缓步走在板桥上,桥下泉水叮咚、碧波荡漾;他又来到农家门前,此时恰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正在啼鸣。

5、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或曰王实甫)之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6、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7、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6种,存世的有7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颇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人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他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8、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9、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双调·寿阳曲》

10、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11、马致远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清照今夕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关汉卿窦娥冤

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14、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15、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16、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拨不断——马致远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小桃红——马致远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水仙子——马致远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金字经——马致远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17、སྟོན་གྱི་དྲན་པ།

18、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

19、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0、唐代涌现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才华超群、见解深刻,措辞精妙、风韵卓绝,后世不仅对他们无限景仰,而且还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其创作风格。

三、马致远的诗词全集、诗集(28首全)

1、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2、马致远孤独着——至少是在精神上孤独着漂泊了一生,他的晚年在宗教中寻到了归宿,似乎终于进入了一个平和澄静的世界。但在后人的眼中,却始终无法摆脱这样的一幅诗人宿命图:一位漂泊深秋的诗人,骑着他的瘦马,对着前面的似乎伸手可及的家园,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他就这般徘徊在家园的边缘,心灵的天涯——然而,这徘徊的脚迹,却渐渐地将他所渴望的家园包围起来,呈现出来,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拥有。那身后一直催促的夕阳,瑟瑟如秋叶,却并不坠下——当然,永远也不会坠下。

3、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4、出处:《天净沙·秋思》——元曲·马致远

5、在元代前期的散曲家中,马致远留存的作品最多,受到历来的评价也最高。他现存小令一百十五首,套数二十二首,另有残套四首。作品的内容,以感叹历史兴亡、歌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在保持散曲特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常具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语言清新自然,雅俗共存。其思想意蕴和艺术风格最容易引起知识分子内心的共鸣,因此被置于“群英之上”。

6、菊花开,正归来。

7、可是文意相袭、文辞相近,都是诗文创作中的大忌。所以韩愈就积极主张陈言务去,但也有很多高手却可以沿袭而愈工,甚至更加出色。

8、ཟམ་ཆུང་འོག་གི་ཆུ་སྒྲ་གསལ་ཞིང་གྲོང་སྡེའི་ཐབ་དུད་ལོང་ལོང་འཕྱུར།།

9、窄窄的小桥横斜在宽阔的水面上,桥下潺潺的流水不停地流向远方,四周稀稀疏疏坐落着一些人家。凄清如许,寂寞如许,难免会勾起思乡情结。无论是为功名,还是为了生计,零丁漂泊,满身风尘,悒悒独行,总是叫人纠结的。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第三句,秋思的主人翁登场了。

10、连着小桥,残存的“古道”一直通向遥远的天际,晚来渐紧的霜风卷起漫天的尘埃,弥漫着慌村古道,疲惫的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踽踽独行——秋思的主人翁满脸憔悴,满脸忧伤,满脸愁思,走到读者的面前。读到这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哥哥你走西口啊……”“南下北漂”等词句和故事顷刻在脑海中浮现。世事唯艰,道路崎岖。

11、汉元帝的身上,无疑有着诗人自己的影子,感伤,徘徊,屈服于无可奈何的生存。诗剧的华彩部分,亦是汉元帝在秋天凄凉的背景中,立于生与死的“天涯”,抒发的凋零之怀:

1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14、可见诗歌创作是一件艰苦的劳动,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不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必须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和真知灼见。下面介绍顾况很著名的一首六言诗,淡远清幽,元代的马致远也深受启迪。

15、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

16、《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7、ཁྲི་གདུགས་འོད་མདངས་མོག་པོར་གྱུར་ཅིང་ནུབ་རིའི་རྩེ་ནས་དལ་བུར་ཡལ།།

18、在黄昏下,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有几只乌鸦在凄惨的叫着。突然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小桥下面是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

19、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

20、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四、马致远的诗句

1、小桥流水人家,

2、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3、夜幕慢慢降临,枯藤缠绕着光秃秃的老树,乌鸦鸣叫着寻觅栖息的地方,窄窄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伴着稀疏的人家,古道黯然,西风渐紧,疲惫的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踽踽独行。昏黄的夕阳收起最后的余晖从地平线上落下。思念家乡寸肠欲断的人啊,羁旅在外浪迹天涯。

4、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睛。

5、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6、首先是这个题目的读音,应该是秋思。虽然在《新华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但是在古代的诗词里,这个思字,很多的地方要读仄声。一方面是诗的平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上,平声往往表示的是思考、思索的动作,而仄声一般表达的是较悲的内容,比如说愁思、旅思、相思,表达这种内容的时候,一般是用仄声。

7、其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二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其三西风塞上胡笳,明月马上琵琶,那底昭君恨多。

8、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9、གནའ་ལམ་རིང་མོའི་ཤེད་ཉམས་རྟ་ཕོ་ནུབ་རླུང་འདེགས་བཞིན་སྤོབས་པས་བསྐྱོད།།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