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句【出自屈原《离骚》。我宁愿】

2024-02-21 10:23:25 59 0

一、离骚名句

1、出自屈原《离骚》。我宁愿死去,身体流亡,也不会用这中正的本性,去做那些邪淫之事。

2、我让羲和按节徐行,望着太阳落入的地方——崦嵫山,我不急着离开。

3、释义: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4、这几句是说,与别人争权逐利不同,屈原是为国为民的,他看重的是“立修名”,认为宁可挨饿受困,也要坚守内心的美好追求。

5、释义: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也不忍心去做出小人的丑态。

6、“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7、释义: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8、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9、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0、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11、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我们一般都称他为屈原。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一生主张联齐抗秦,主张美政,但却遭受了奸臣的陷害。《离骚》就是他的忧愁、忧思之作。全诗两千多字,三百七十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部分。

12、流光飞逝,无法久留。四季更替,变化有常。人生路长,唯有时光,不疾不徐,不为任何人多停一秒,不为任何事少来一分。

13、6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16、让月宫中的神仙望舒做我的先驱,让风伯飞廉做我的后卫。

17、屈原之作品,立意深远,恢弘大气,想象力丰富,思接千载,飘洒超逸,真可谓独树一帜。

18、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19、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20、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二、离骚名句理解性默写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释义: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

3、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4、“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zūhǎi)兮,殷宗用而不长。”此四句,举夏桀、商纣违背天道,逆于人理,最终成为亡国之君的事例。“常违”,指夏桀经常“背天道,逆人理”。“后辛”,就是商纣。“菹醢”,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殷宗”,殷商的宗社,“殷宗用而不长”,指商纣亡国,被周文王、周武王所灭,所以说殷商的宗社没有长久延续下去。

5、上面几句太长,这里不对个别词语进行解释。直接将这段翻译成现代文,供大家了解。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早上驱车来到舜陵苍梧,傍晚我就到了昆仑玄圃。

9、又在神木扶桑下,结好我的缰绳。

10、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1、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12、“汤禹俨而祗(zhī)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此四句,举大禹、商汤和周代开国君王举贤任能,遵循先贤法度,使国家兴旺的事例。“俨”和“祗”都是恭敬、庄重的意思。“莫差”,指无差失。“绳墨”,指治理国家的法度。“不颇”,指不偏颇。

13、出自先秦·屈原《离骚》。死直:死得光明正大。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为了大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圣人所崇尚的行为,我也一定要奉行。

1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5、《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其中《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渔父》7篇是屈原所作,宋玉的是《九辩》和《招魂》2篇,《大招》则出自景差之手,另外还有贾谊的3篇。

16、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17、出自先秦·屈原《离骚》。一天天的过去,老年即将到来,我担心还没有为国建功的时间不多了。

18、在太阳出来的地方——咸池,饮好我的马。

19、“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冉冉”,渐渐的意思,“修名”,指美名,这两句是说:“我”渐渐衰老,担忧“功不成,名未立”。

20、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三、离骚名句默写历年真题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西汉的司马迁之所以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说法(引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因为如果单从语言形式上看,《离骚》和楚歌没有什么区别,但楚歌是唱的,所以称作“歌”;而《离骚》是用来诵读的,因此称作“辞”或“赋”,而从不称作“歌”。再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等作品在汉朝都被称作赋,汉初贾谊模仿楚辞而凭吊屈原,名之为《吊屈原赋》。后来还有不少汉朝人也采用这种形式写赋。由于这些作品与《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有渊源关系,因此被称作骚体赋。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6、我记得我们老师说重要的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根据经验考得最多是括号里面的!希望可以帮助你

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8、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9、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2《离骚》中的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1、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15、“淹”,留的意思。“代序”,更替的意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两句是说:日月昼夜运行,一刻也不停留。忽然之间,春往秋来,时序更替,光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16、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制成的腰带为理由将我罢免,又指责我喜好采集茝兰。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即便是死九次,也不会有任何后悔的情绪。

17、这几句屈原强调不与那些急于争权逐利的人同流合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这两句是说:鸷鸟不与其他的鸟合群,这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两句是说:方的和圆的怎么能密合在一起呢?哪有不是志同道合而能够相安的?

1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四、离骚名句填空

1、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2、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这正是被古代圣贤所看重推许的。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写的是《史记》《史记》代表汉代,同时是代表了古代的最高成就,鲁迅评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意思: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5、时俗之人本来就工于取巧,他们舍弃正常的法则而不用,专以循私枉法、苟合取容为常规。表达出屈原对楚国的当权者不以国家利益为重,背离正轨,邪曲害公的愤慨。

6、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7、释义: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9、上面几句,屈原开始“放飞”了,真是敢想,他将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纷纷召唤过来,随时听他差使。神话中的那些庞然大物,在他眼前若卑小的虫蚁。大家都说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色彩在上面几句展露无遗。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为了理想,屈原不懈地追寻。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一种执著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13、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

1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5、这两句无须多言,意思很明了,屈原哀念国家多难,人民生活艰难,不自觉叹息掩涕,泪流满面。

16、您好。(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阳光文学城,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17、“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忽”,“急”和“疾”的意思,“驰骛”,形容奔走、奔驰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有些急着驰骛以争权逐利,这不是“我”心之所急也。

18、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19、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0、谕指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新相知的欢乐,却有与妻子生别离的悲苦。

五、离骚名句是哪一句

1、此四句,屈原说明了一个道理:目的相背的人无法相安共处。即人们日常所说的,我和他不是一类人,我们不能在一起相安共处。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主要就是这两句名句比较常考~

4、饮露是表示诗人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

5、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6、屈原的《离骚》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如“扈江离与辟芷兮,又重之以修能”

7、释义: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8、这是诗人屈原自己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样亘古永存。

9、将荷叶裁剪成上衣,用荷花织就下裳。追寻美好、无尘无垢的服饰,佩戴香花香草,都是诗人对美的追求,对内在德行的彰显。

10、这两句也很好理解,屈原坚信,只要内心是“善”的,“正”的,“美好的”,即便九死也决不悔恨,即“余心所善”,虽九死不悔。

11、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12、明伦游学|走进屈原故里,品读《楚辞》精神:《屈原之人格、国格与风格》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释义: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15、后用以描述有情男女新相知的快乐和分别的痛苦。

16、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屈原著名的诗作《离骚》。

17、3《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18、释义: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20、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六、离骚名句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书写专家:杨明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4、释义: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5、今天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首要的应该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所写的《屈原列传》。司马迁对屈原十分敬仰,他专门为屈原立了传,在《屈原列传》里面司马迁这样写道:“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6、这几句的大意是感慨时光流逝,人年易老,而功业未成。

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8、从上面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屈原之人和他的作品风格。

9、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