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佛语
1、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4、用得着你的时候,好话说尽;用不着你的时候,立马转身;喜欢你的时候,你就是最亮的星;厌恶你的时候,你就是最差的景。这就是,你不得不接受的社会!
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6、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7、须弥指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
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9、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
10、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11、不生不灭(bùshēngbùmiè):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出自《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2、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
13、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分开固然是孤独的,即使相聚一处也是孤独的。这个很有意思,很微妙。
14、《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1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6、洒脱,是人生最美的心境。拥有这份心境,生活会多一些淡定,喜悦,平和;少一些浮躁,忧伤,抱怨。
17、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9、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0、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二、经典佛语配图
1、人终究是孤独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别人参与,却都要自己完成。现在已经学会面对和接受孤独,即使伤疤没磨练的足够硬实,也不再依赖别人给的铠甲。
2、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回,就不要去想它了;未来还没有到来,就不要去企盼它了;现在萌生念头,不要偏执,宜及时抛开,使心灵如虚空一般。这样,自然会平静快乐。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6、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佛家经典禅语语录最新
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10、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11、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1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3、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4、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5、就是“世俗間”。佛法是出世法,是清?粜模请x心意識的。我??的本性,我??的原始本心是清??o染的如?肀倔w。“紅?m”是世間法,是有我?、人?、?生?、?壅咭?的(即知?),是?j念知?控制下的?刃氖篱g,所以是世間法。“紅?m”的本意是指?刃氖澜绫桓鞣N知??j念?成染污的?m埃了。托???碚f“紅?m”者即是“世俗間”。
16、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之后,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今天就流传比较广泛的十大经典佛语,看你能悟透多少?
17、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18、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
19、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0、有的路,是用脚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石头,而是心。
三、经典佛语短句
1、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
3、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4、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看不见。
5、把自己看得太重,就常常看不清世界;把自己看得太重,常常会徒增许多烦恼。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逃不掉就该学会面对,路途艰辛也别轻易撤退。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
8、幸福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人生是一天一天经营出来的。在抱怨自己赚钱少之前,先努力让自己变得值钱。
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0、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11、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12、◀(每日供养)清晨发愿,开启佛化的一天!供养诸佛,功德无量!
13、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15、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16、风没有动,叶没有动,是人自己的心动了。
17、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9、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0、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四、经典佛语名言名句大全
1、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2、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3、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在经历过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之后,让我们的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
4、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6、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8、(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9、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1、人生的真理,隻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12、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13、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14、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5、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16、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18、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20、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五、经典佛语二字大全
1、当时,流传的教义,现在东南亚盛传,我们这边的叫他们小乘佛教,,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修行法门,是自己解脱,我们这边的是大乘佛教,讲究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藏密也许是保持最原味的原始佛教了。我们中土的佛教有十大宗,大家熟悉的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那个是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很多老人家念佛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净土宗,还有华严宗、法华宗等等,哎,牙齿开始疼了,我每次一说错话,牙齿就会疼,真的,这个没瞎说,也许预示着上面的很多文字阐述,错误多多了。没有不破的文字,但有说文的真心,也许这就够了.
2、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3、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5、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6、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8、(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人生不能后悔,但是可以拐弯。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
11、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3、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佛家遵人心其身其二的教诲,认为只要心不动则可避祸万千,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俗人,若没了想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空虚,人因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动力,什么都皆空了,还人世来做什么,而痛苦也是一种修炼,就不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从痛苦中爬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种财富。
14、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15、有其因,必有其果。
16、古代有一个人学富五车,他看到佛经上说的这句话不理解,就去请教一位高僧。
17、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18、大悲无泪!是的人到悲痛的极点,也就是万物的极限,那就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以对于背来说,就可能出现“悲极生乐、或者悲底见喜”的结局。
19、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0、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六、经典佛语
1、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这是印度另外一位高人的话由于名字难记忘了名字。他是一位毫无畏惧的人一生维护真理。按印度说法他死的时候故意用要入地狱的方法死去。
3、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4、白隐又慢慢说道:“这是天堂。”
5、过去不会重来,未来无法预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
6、◀奇迹!澳大利亚山火中一所佛教寺院幸存,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
7、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
8、(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10、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1、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4、(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15、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6、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7、《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9、(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会比較少後悔。
2、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3、历经岁月的渲染,人海的沉浮,我们才知道,放下才会轻松,放下才能自由,学会释怀的人最幸福。
4、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5、《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6、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7、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8、 依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起、无想无处、无往无没、非寂非行等为佛语。又佛教之专门语,亦称为佛语。(长阿含卷十二清净经、观经疏散善义) (经典佛语)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9、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10、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