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绝句
1、替:指同一句句内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交替,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叫做失替。
2、初春吐嫩芽,入夏就开花。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陌上弯腰瓜菜种,春田轻唱故园歌。
5、③鸳鸯:一种水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常常出双入对。
6、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7、五言绝句:每首四句,5字一句,共20字。
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9、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0、(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只是近黄昏。(仄仄仄平平)
1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14、风摇棠棣枝,雨洗落红时。
1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6、首句不押韵,韵字:回,来。 再来看两首首句入韵和不入韵的五言绝句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首句押韵,韵字:空,同,风。 五绝·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不押韵,韵字:流,楼
17、我们来看这首绝句的对粘替。
18、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19、邀朋携酒赏红绿,趁兴吟诗醉草茵。
20、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一般唐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五言每一句五个字,七言每一句七个字;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绝句一首四句,律诗一首八句。《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绝句》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条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绝句》
二、绝句其二
1、(46)辛丑冬歌
2、(17)七律——过新村水库
3、碧水野鸭闹,湖边醒丽梅。
4、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5、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6、濛濛细雨润桃华,岸柳黄鹂唱彩霞。
7、首句押韵,韵字:关,山,还。
8、(1)首尾截式,即截取首尾两联——八句组成。
9、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10、崔颢的这首《长干行》,四句都是非常标准的律句,但第二句跟第三句失粘,所以也还是一首拗绝。
11、万径人踪灭。(仄仄平平仄)
12、韵字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部,
13、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14、君家何处住,(平平平仄仄)
15、鹰化为鸠催布谷,雷鸣虫动促新芽。
16、波涛汹涌里,笑弄大洋潮。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8、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尽管潭水千尺不是实指),历来为人所传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描写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十分动人。
19、 雏 chú 凤 fèng 清 qīng 于 yú 老 lǎo 凤 fèng 声 shēng。
20、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
三、绝句表达了诗人什么的心情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树上鸟歌扬,新花绽嫩黄。
3、风柔桃杏醉,陌野绿苗茵。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5、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
6、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7、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8、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9、(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10、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诗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律了。举例如“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11、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12、《绝句》中描写的景物有:黄鹂、柳树、白鹭、青天、山岭、雪、船。《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回到草堂时所作,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作者简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
13、郭振廷,网名出枥老骥。山东博兴吕艺人。胜利油田退休职工。自幼喜爱读书。老年学写律诗自娱。
14、那什么 叫平仄呢?大致来说,平仄说的就是声调。平,声调没有变化。仄,声调有变化,升的是上声,降的是去声,发音短促的就是入声字。具体来说,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我们称之为“古四声”。
15、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16、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17、绝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8、1)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19、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20、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四、绝句古诗
1、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千山鸟飞绝,(仄平仄平仄)
4、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5、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6、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7、诗中把合律的绝句称为“小律诗”。后人不解其中差别,人云亦云,这或许是很多人误解绝句必须是格律诗的原由吧。
8、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9、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10、(1)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11、同时,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其两联之间的平仄无法形成粘的关系,与近体诗的声律相矛盾,不符合粘对的规律。这种节奏单调、平仄失粘的诗体是不适合吟咏的。换言之,与五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是最缺乏音乐美的诗体。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不在我们学习范畴,只做简单了解即可。 人们习惯把五言七言绝句简称为五绝,七绝。
12、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13、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4、2)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15、今又清明携雨至,坟前金玉伴幽寥。
1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7、绝句起源于民间歌谣,得名于联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绝、拗绝和律绝这三种绝句。绝句在唐朝时开始大放异彩,今天大部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都是唐代诗人写的。施子愉所撰《唐代科举制度与五言诗的关系》一文中,曾统计《全唐诗》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的作品,制成下表:
18、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19、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四首》杜甫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20、阴云送震雷,风起把花摧。
五、绝句杜甫
1、又到春盛处,风过送郁芬。
2、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3、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4、古绝的特点就是,全诗平仄没有规律,也就是不遵循平仄格律,古绝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但不能平仄通押,也就一首诗中要么押平声韵,要么押仄声韵。
5、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6、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7、《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2077期
8、丛林花似锦,满目映红云。
9、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10、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1、天响沉雷振仲春,百花沐雨展颜新。
12、忽寒忽暖变天多,不觉春光已半过。
13、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14、 绝 jué 句 jù
15、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绝句允许不对仗。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16、绝句有古绝句 并非都是格律诗
17、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静中寓动的生机,第二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是一种向上的奋发。
18、停船暂借问,(平平仄仄仄)
1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0、这里所说的分类,是按格律进行的分类。
六、绝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金花款款趁东风,看向枝头色不空。
3、苗濡甘露苍天赐,施惠民间万物新。
4、(平)平(仄)仄平平仄,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七言诗如同汹涌奔腾的长江黄河,气势宏伟壮观,引得无数文人的陶醉仰慕与倾心研究 ;而六言诗却如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平凡小溪,虽然也是潺潺而流,但却不能奏出宏伟的乐章和展现壮阔的景象,以至被冷落到很少有人顾及的地步。 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近体诗,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迭代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
7、绝句由4句所组成,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8、绝句也称绝诗、截句、断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五绝、七绝)两种,也偶有六言绝句。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歌谣,得名于南朝,在梁、陈时已普遍用绝句泛称四句短诗,它的押韵平仄都比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当于律诗中前、后或中间的四句;由于唐时模仿古乐府之作已不合乐,唐代诗人大多采用绝句形式写作自己配乐歌唱的歌词,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等。从表现手法看,由于绝句篇幅短小,多表现诗人瞬间感受,故借助侧面烘托或深入一点,避实就虚、以少胜多,揭示情思,讲究意境含蓄深远;结构上一般将通篇重点凝聚全首后半,语言真切而有余味。
9、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10、文字:李清照诵读:连续来源:聆听连续
11、天下最令人伤心痛苦的地方,就是人们都在此送别的劳劳亭。那轻柔的春风一定也知道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会使柳条又变成青色。“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诗中明显流露出诗人的悲悯情怀,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