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113句合集)

2024-02-28 10:54:24 59 0

一、节气谚语

1、《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对经典节气谚语进行解读释义,同时对节气内涵及相关知识也作了阐释,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含六个节气,每一节气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节气概述、谚语释义、常用谚语。节气概述主要介绍天文、气象、物候、农事、养生、民俗等相关内容;谚语释义对精选出的有较强代表性的20余条节气谚语,从气象特点、农事活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深入解读;常用谚语则选取约100条流传较广的节气谚语。书中配有插图200余幅,作为文字的补充,使阅读加直观生动。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查询,《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还专门设置了释义谚语索引。

2、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3、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4、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5、过一冬长一针,过一腊八长一镢把。

6、C.晚稻就怕霜来早——立秋

7、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8、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9、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10、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11、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12、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13、③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14、立秋一百草结疙瘩。

15、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

16、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

17、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

18、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19、二十四节气有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20、立春早,天气暖,立春晚,天气寒。

二、节气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1、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2、雷轰天顶,有雨不猛。

3、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4、春打六九尾,家家吃白米。

5、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6、(解析)本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C项的诗句描述的是霜降节气。

7、春分节气是个重要的节气,它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还有气候上明显的特征。所以“春分不刮地不消”,这里的“刮”是指“刮风”而言,刮风又要企望来刮东南风。我国东南沿海是海洋的世界,又多是热带区域,海水的蒸发量极大。东南风移居到陕北,带来温暖的空气,湿润的气流,将会把这里冻土融化开来,冻土得以消化后,草木即会长生发芽,无怪民谚说:“春分不刮草不长”。

8、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9、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10、瓦块云,晒死人。

1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晴冬至,年必雨。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冬至南风百日阴。阴过冬至晴过年。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2、而红薯本身是收的比较多的,亩产万斤并不难,可以好点卖出去然后五六毛,然后差点的做粉条加工麻烦但是非常贵,剩下的小的不太好的,我们就喂猪了,所以红薯在农村是好东西;

13、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14、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5、立秋 农谚说:“立秋天渐凉,处暑谷渐黄。”“雷打立秋,干死泥鳅。”“立秋无雨秋是旱”。

16、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十月不种麦。十月种麦不嫌羞,明年和他同时收,人家用镰割,自己用手揪。种麦到立冬,费力白搭工。立冬不倒股,不如土里捂。立冬不分针,不如土里蹲。立冬不倒针,不如土里闷。立冬不倒股,就怕雪来捂。

17、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8、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19、二十四节气——立秋

20、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三、小满节气谚语

1、春分 农谚说:“春分甲子雨绵绵,夏至甲子火烧天”“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身”“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冻了春分,才有夏雨”。

2、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3、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4、雨打小满头,晒死老黄牛。

5、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6、一九二不出手;三九四冰上走;五九六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耕牛遍地走。

7、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8、雨过生东风,夜里雨更凶。

9、进入夏至,气温升高,农田杂草丛生,杂草就要争夺农作物养份,水份,阳光,所以要争时夺日来锄地。同时锄地又可以疏松土壤皮层,给好气性细菌创造出更好的活动场地,对粮食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这时的庄稼苗子长高,及时锄地培土,防止农作物的倒伏,就是锄头上的工效,故“锄头不能歇”。

10、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11、这句话的意思此时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经常说的一句话“针尖对麦芒”,等干了以后会特别的扎人,一般立夏一个月后就会收小麦了。

12、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13、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吕氏春秋》有明确记载:“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一部历法,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产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亦很适应我们陕北地区。

14、“立冬”即是冬季的开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对“立冬”如是说。

1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16、D.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大寒

17、霜降不创葱,到时半截空。

18、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

19、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20、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四、节气谚语有哪些?

1、清明 农谚说:“清明竹笋出,谷雨笋出齐。”“光清明,暗谷雨。”“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2、有关二十四节气中的谚语,指导农事活动的谚语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用谚语为载体,就陕北流传较广的,深受人们看重的谚语,略作一述,也是对这一非遗的厚爱和敬重。

3、月亮背弓,必然起风。

4、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5、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6、清明前后有好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7、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8、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

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0、二十四节气中有“夏至”与“冬至”的两至,“至”是“极”。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线。这时的白昼时最长,夜间亦最短。夏至过后,白天的时间慢慢就短了下来,有谚语说:“过了夏至节,一天短一线”和“夏至一过日渐短”的意思相同。

11、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12、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13、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14、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比。

15、南风冷有雨,南风烧有风。

16、立夏刮北风,旱死青苗根。

17、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18、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19、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2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五、二十四节气谚语

1、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2、小雪流凌一月正,四五十天定打春。

3、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5、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6、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7、“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以阳历来看在第二年的1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正好到达黄经300度。陕北历史上在这里年极端气温在零下30—25度。是为最冷的时期,滴水成冰,无怪谚语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团”。

8、18霜降 农谚说:“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

9、“立春”在阳历的2月4日或5日,阴历的腊月或正月,时序不能确定。不过,在腊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早,有“立春早,天气暖”一说,如到正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迟,如遇到倒春寒时,天气就更寒冷了,故有“立春晚,天气寒”一说。

10、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11、⑤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12、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13、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14、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15、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16、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17、3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18、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19、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20、关于立冬的经典节气谚语: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闽南)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六、节气谚语

1、立秋糜四指高,出穗拔节打缠腰。

2、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3、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4、“惊蛰刮起土,倒冷四十五”,惊蛰时正是气温回升之期,若有西北风刮来,遍地尘土飞扬,寒气迫人,倒春寒来临,近半月十天不会暖和起来,故有“倒冷四十五”天的说法。因为气候的冷暖有个过程,也就是说有周期性,调转东南风后才暖和起来,反之亦如是。所以说上述的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6、春分一般在每年阳历3月20日或21日。这时正是太阳到达黄经零度,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长短正好相等,所以有“日夜中平”与“昼夜平均”之说。春分过后,日子一天一天长起来,故有“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民谚。

7、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8、公基|考点|真题|模拟题

9、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10、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11、惊蛰至,雷声起。

12、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13、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