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鉴赏的答题格式(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51句)

2024-03-02 11:54:47 59 0

一、诗句赏析

1、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羁鸟”指被束缚的鸟,“池鱼”指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诗人虽“误入尘网”,却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对黑暗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冰粒。草莽:野草。莽:密生的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4、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6、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7、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8、(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这两句主要是写景,写景的作用之一就是渲染氛围。诗句中写到“斜阳”“墟落”“穷巷”“牛羊”,夕阳笼罩村庄,牛羊徐徐归村,渲染了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而下文的图景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的,所以也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0、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11、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12、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3、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1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5、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6、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17、《归园田居(其一)》,诗人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诗中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中间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给诗人带来了隐居生活的闲适。最后诗人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18、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9、(1)侧面描写———衬托

20、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二、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

1、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3、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4、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5、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6、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7、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译文)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曲,墟里、乡野。曲:乡僻。披:拨开。这两句是说,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1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13、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15、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16、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的打谷的场面:“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一派欢乐的景象,正是这首《田舍》诗所表现的内容的继续。

1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9、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

20、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三、诗句鉴赏的答题格式

1、C.“倚杖候荆扉”虚实结合,实写“野老”斜倚柴门迎候的情态,虚写了他们等待归家的牧童。第三联描写野鸡在麦田自由自在,蚕儿吐丝作茧,充满了生活气息。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5、然后是所抒发情感,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6、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见《诗经·采薇》。依依:形容柳枝轻轻摆动的样子。思:语助词,没有实义。雨:用作动词,“雨雪”即下雪。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当初我出去的时候,正是杨柳迎风飘摆的初春;现在我回来的时候,恰值大雪纷飞的隆冬。这几句在原诗中是征夫叙述他当年离家从军、如今罢战归来所见到的不同景色的,不仅点出了初春和严冬的季节特点,巧妙地暗示了征夫出发和归来的时间,而且也委婉地抒写了征夫抚今追昔、不堪回首的心情。本句可引用描写离开和回到某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和心理感受,也可只引用“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描绘春、冬的节令特点,还可学习这种以物候特征来暗示不同季节的艺术表现手法。

11、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