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端午的诗
1、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3、回复“abc”:查看ABC微课堂所有菜单
4、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5、四句的关于端午的古诗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6、《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7、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9、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10、女作家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描述了她童年时由各种玩意儿带来的快乐,其中包括端午节前的“缠粽子”,“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地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穿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纽襻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11、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代文人雅士书写了数千首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著名书法家魏殿松先生书写了十二首千古诗词,请欣赏。
13、那段情怀,一个又一个世纪
1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15、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16、端午节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17、屈子:一个民族精神的华章
18、菖蒲是我很喜欢的植物,在城里一年中唯有端午看得见,每年端午节那天少不了买几根长得很漂亮的。挑菖蒲叶片长长、绿得发亮的,根也是干干净净、白中带红的。和着艾草一起带回家。挂在门边,有个端午的意思。
19、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20、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二、关于端午的诗句小学生
1、读懂赐予万物的灵魂,读懂检视
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4、在梦中被雄黄酒的味道叫醒
5、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6、题目中的“应制”二字,不但表明本诗是遵照皇帝的命令写的,而且也透漏出其“打球”“射柳”的盛大活动,也是明朝皇帝亲自参与的皇家端午节“大戏”。
7、一个为民请愿的人沉没了,一缕忠魂却长存天地间
8、《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9、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0、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1、整理与编辑:ABC微课堂编辑部
12、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13、一个叫中华的民族,用精神的祭品
14、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15、龙舟竞渡屈志从俗食古不化
1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7、关于端午节的诗有很多,比如:元代贝琼的《己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宋代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唐代卢肇的《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等等。
18、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9、《和端午》——宋代:张耒
20、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三、关于端午的诗词长篇
1、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2、我品平安酒,君饮战乱苦。
3、老舍:最以苦为乐的端午诗
4、忠圞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6、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7、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
8、都黄昏了,蝴蝶还没找到
9、在汨罗,打捞一片楚辞做舟
10、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11、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2、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3、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4、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5、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19、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2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四、关于端午的诗词名句
1、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2、握紧北方缕缕炊烟,故乡艾草香甜
3、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4、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5、把能叫住的小朋友全叫来
6、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7、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8、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9、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心贼破不易,五蕴皆魔考
11、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12、10正是浴兰时节动。莒蒲酒美清尊共。
13、昨梦君远来,耳边细叮嘱:
14、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15、遥思烟花三月顾盼的婉约
16、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7、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20、龙沙冰井夏初融,簪笔长随避暑宫。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忽听满船歌《白苎》,翻疑昔梦倚春鸿。
五、关于端午的诗七言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于:朱翌《朝中措》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出于:刘克庄《贺新郎》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于:王充《满江红》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于:张榘《念奴娇》
2、但我必须站在北国,在这片没有河流的土地上
3、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4、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6、感怀对美善不朽热爱的追求
7、都说作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9、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2、五一劳动节手抄报作业又来啦?这些模板收藏起来,作业不慌!
13、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4、我住北京城,君居当年楚。
15、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16、只留离sāo在圞世圞间。
17、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8、谩令门外簪蒿艾,且免炎乡瘴厉生。
19、著名作家老舍抗战初期居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节时写下这样一首《七律·端午》:
20、词写作者深感内心惆怅,感叹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争光——作为对比,也写出了青年男女人人以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兴高采烈,到处采艾蒿、拔香蒲,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唱歌跳舞,欢庆端午佳节。
六、关于端午的诗
1、本文约32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五一劳动节由来+诗词+手抄报合集,孩子一定用得上!
4、清风吹雨落,杨柳端坐湖旁
5、掀起阵阵巨浪,牵动万般忧殇
6、“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7、古今两世界,恨无分身术。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9、恍然间龙子们打捞出九死未悔的铁骨
10、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2、《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3、华人去哪里,那条江水就流向哪里
14、昨夜抟风犁雨,香囊晨醒寻腰。楣边青艾与离骚。马莲和箬叶,慢煮细香飘。一捧辽东红豆,晶莹珠玉盈瓢。那时童趣未曾抛。娘亲离别久,记得两三招。
1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6、1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17、天中节就是端午节。词的上片写端午佳节热闹情景,风俗如画,臂缠虎符、门插艾蒲、放风筝(纸鸢)、吃粽子、喝酒(雄黄酒或菖蒲酒?)、龙舟竞渡,一一道来。下片怀古,凭吊屈原,感叹、悲戚、垂涕、断肠,苏轼或有感念自己身世遭遇的情怀在内,因而真切动人。
18、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19、非要和两千年前的人拉关系
20、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2、一股艾草味道,萦绕童年记忆——
3、这里的我不是唯一的寻梦者
4、舟缓岸复急,归客隈烟島
5、步着你的华章,追逐《天问》的向往
6、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7、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8、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
9、安琪蒙古月桑吉格格小溪国华蓝帆柴金龙杨超
10、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1、老去容身惟有睡,午宜采药懒能行。
12、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13、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
14、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5、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17、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18、那条江,百舸争流岁岁年年
19、——屈子,我不能远行你的长旅
20、五月节那天每户门框上悬挂艾和菖蒲的传说是:福建某地有人被官府定为株连九族问斩之罪,皇宫派出杀手时嘱咐:“除门前挂有树青(带叶树枝)的不杀外,其余的斩光杀绝。”由于挂树青的人在其街头街尾都挂上一棵树青。杀手看见挂有树青就未进入这条街了。树青保了全街人的平安。后来,为纪念这个死里逃生的吉祥日,每年的这天都在门前挂上平安树青,后有人迁居外地传入始兴。后来人们把树青改用生菖蒲和艾,挂后用来泡水洗澡可散风除湿辟邪恶,更为平安。因为这个日子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沉的日子相近,则同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上午挂青迎吉祥,丢粽子入江送水怪及划龙船驱赶水怪,午时喷撒雄黄酒驱除虫蚁毒物,晚上加菜庆平安。。
1、对抗的力量在,它同时保护保佑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海量学习资料都在关注后获得)
4、改革创盛世,贤才踏坦途。
5、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7、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
8、事了拂衣去,再逢千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