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古诗
1、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李白写的关于端午的诗只有一首《江上吟》。原文: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5、端午节古诗词有: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粽子香,香厨房。
7、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8、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9、斜阳余晖中,满山艾蒿浓碧流淌,入目一片惨绿,惹动伤心意绪;而从山间各处汇集来的水流中,满是落花艳红,伴随着水波荡漾,挨挨挤挤,却热闹非凡。“伤心碧”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句,因翠绿转浓,从视觉引发心理上的落寞之感。“满意红”对“伤心碧”,可称工整妙绝。此句以喧闹的红色与寂寥的碧色对举,冲突更浓。
1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11、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12、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的“诗人节”“体育节”和“卫生节”。
14、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15、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7、拿个粽子塞龙洞
18、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19、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0、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二、端午古诗书法作品硬笔
1、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4、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5、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6、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7、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9、“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2、一个伟大的身影,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同州端午殷尧藩〔唐代〕
1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15、《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16、雨,打湿了他的衣衫。
17、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和端午(宋)张耒
18、五月是端午,
19、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20、五月过端午,
三、端午古诗拼音
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3、翻译: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
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5、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6、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7、点击上方蓝字古诗词大全365首|订阅本账号
8、译文: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9、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译文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10、《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11、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4、《端午日赐衣》杜甫·唐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5、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6、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17、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18、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19、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20、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此诗。
四、端午古诗大全
1、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龙戴鲜花吃粽子
3、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4、查看认定入口|时间|公告
5、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6、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7、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
8、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9、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0、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1、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1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4、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15、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明代〕
1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