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商隐咏史
1、英灵殊未已,丁傅渐华轩。
2、李莫愁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3、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埭(dài),水闸,土坝。“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4、南薰曲: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
5、咏史李商隐〔唐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远去一作:运去)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6、苍梧:传为舜埋葬之地。
7、在这一段时间里,诗人于838年写的《漫成三章》以何逊自喻,抨击了牛党对他就婚王氏进行的谗毁;839年写的《自贶》用陶渊明的故事,抒写了自己不与腐朽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傲岸孤直的斗争精神,840年写的《咏史》借对唐文宗励精图治无成的哀叹,暴露了晚唐“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的颓唐之势,表达了诗人忧困忧时的心情。
8、显然,在此时写作以曲折见忌的吊古咏史诗,从主观和客观上讲,都没有必要了。从确信的编年诗来看,841至844年,诗人连一首咏史诗也没有写。
9、但是,武宗朝也存在着不少弊政,特别是武宗本人宠女色、好游猎,后期更加热衷于求仙服丹,奢望长生不死。李商隐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他的政治抱负是挽救危局,实现国泰民安。而武宗后期的作为,又与诗人的政治抱负发生了矛盾。对于当时皇帝,他不好直接抨击,于是便采取咏史的方式,以托讽意。
10、金庸曾这样说左冷禅和岳不群比剑,说嵩山剑法气象森严,便似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华山剑法是轻灵机巧,恰如春日双燕飞舞柳间,高低左右,回转如意。
11、吃了那么多粽子,你知道屈原老师到底有多牛吗?
12、班固《咏史》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13、正是由于诗人处在目睹唐朝的行将灭亡,义不忍其灭亡,想匡国治弊,却屡遭排斥的矛盾之中。在诗人看来,自己大声疾呼,直接指陈时弊已没有必要和可能了;但是,诗人又不愿逃避现实。于是,把自己进步的政治思想,通过总结历史上的亡国教训,针对现实曲折地表现在咏史诗里,便成了李商隐后期从事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14、jǐréncéngyùnánxūnqǔ,zhōnggǔcāngwúkūcuìhuá。
15、这首诗是说汉宣帝的,前面七句,全是夸。如果按照这样写完,那不过就是和杜甫《行次昭陵》《重经昭陵》等是一个路子,罗列大人物的文治武功而已。
16、在这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咏史诗数量虽不多,但在内容上和基调上都对以后写的咏史诗起了开端和奠基的作用。02武宗朝政治上的起色和诗人的处境,使咏史诗的创作转入了下降阶段武宗李炎为人“沈毅有断”。他任用李德裕为宰相,做出了一些改革弊政的成绩。并启用出身草莽,屡立战功的石雄,在843年春在杀胡山大破回鹘,北部边疆获得了暂时安宁。
17、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昭君墓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好感和热爱。
1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可是玄武湖据说在六朝时,面积很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曾经是水军的训练场所。所以李商隐这里的“百尺竿”,也有可能是指,或者包括船上的竿。
20、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
二、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
1、《咏史》唐·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2、六神磊磊读唐诗dutangshi6
3、正如诗人在《随师东》中揭露的“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唯是极孙歆”。藩镇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不但战事发生的沧州“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存者什无三四”,就连唐朝中后期所依赖的主要经济基地江淮也“为之耗弊”。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两句是说:逐一地审视古代君王得天下和治天下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勤俭而建立政权,因奢侈而丢掉国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此句用典。《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5、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6、“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7、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8、他在《安定城楼》中愤恨地指斥排挤他的党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夗雏尽未休”,他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苗》中,凄婉地唱道“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他在《有感》的“中路因循我所长”中,进一步认识到,处在唐朝的黄昏时期,处在党争夹缝中,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是“强安蛇足”,极为失望地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
9、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其一)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0、事实李商隐来参观的时候,这里已经是衰败了。(“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11、此时,在内外压力下,诗人的心境,在《写意》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愤怨惆帐、凄惋悲凉地道:
12、在他10岁时,其父病故,他处在“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窘境,从他17岁起直到25岁,他一直依附于令孤楚和崔戎幕府。这种寒门庶族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使诗人早有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凌云寸心”。
13、赏析李商隐说,三百年了,在这三百年中,那些失败的皇帝都如“庄生晓梦”一般,沉迷于昨夜的欢愉,还有昨日诸葛军事的那句话。可是,事实证明,这钟山哪里以后什么龙在环绕?
14、李商隐是属于双修的,既可以像嵩山派一样堂堂之阵、正正之师,又可以像华山派一样双燕飞柳间,回转如意。
15、中文名咏史怀古诗作品体裁诗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苏轼辛弃疾陈子龙顾炎武
16、“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17、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18、lìlǎnqiánxiánguóyǔjiā,chéngyóuqínjiǎnbàiyóushē。
19、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20、错过唐诗,遗憾会特别大
三、咏史二首·其一
1、所以,从845年冬到846年,李商隐的咏史诗每篇都与讽刺皇帝求仙有关。如《汉宫词》、《汉宫》、《茂陵》、《瑶池》、《过景陵》、《华岳下题西王母庙》等。03宣宗朝更加腐朽黑暗的政治和诗人多方面的不幸,使咏史诗的创作又进入了新阶段宣宗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更为嚣张,牛党得势,残酷打击李党,朝政处于混乱之中。宣宋又“务反会昌之政”,把唐王朝颓亡的祸根再加深了一步。
2、因而,这一时段咏史诗的数量质量、广度深度都超过了过去,形成了他的咏史诗的高潮阶段。最能代表这一段特色的咏史诗有:《梦泽》、《题汉祖庙》、《隋宫》、《南朝》、《筹笔驿》、《宋玉》等。
3、蜀山蛇:此以喻宦官佞臣。
4、“南埭”:(“埭”:堵水的土坝,水堰)即“鸡鸣埭”:(据《南史武穆裴皇后传》,齐武帝常游琅琊城,宫人随从,很早出发,到玄武湖北埭时鸡始鸣,故称鸡鸣埭。)李商隐在诗《南朝》中这么写“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绣襦:指宫女。也就是说这个齐武皇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才回来,经过玄武湖的埭,刚好听到鸡叫。所以基本上他的早朝也就废了,荒废朝政。至于“北埭”,“南埭”,其实本来有好几个埭。
5、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
6、839年诗人应吏部考试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遭牛党排斥,外调为弘农尉。这时,黑暗冷酷的现实和屡次的挫折给年轻而富于政治热情的诗人的打击是够沉重了。
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这两句是说:短短三百年里先后换了 好几个朝代,其短暂如同做了一场晨梦,钟山哪里有什么龙盘虎踞的气象呢?三 百年:当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晓梦:清晨做的 梦。比喻南朝各代统治的时间短促。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东郊。据张 勃《吴录》:刘备派诸葛亮出使,诸葛亮看了金陵的形胜后说:“钟山龙盘,石 城虎踞,帝王之宅也。”《汉宫词》唐·李商隐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9、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0、李商隐(813—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约500首诗,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直接揭露朝政腐败,特别是朋党之争及其危害的。由于作者要抒发失意的郁闷,这些诗染有浓重的感伤色彩。他的咏史诗也有很高成就,具有词微意深的效果。还有一些独具一格的无题诗,写男女恋爱时的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情,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诗人还有一些抒情咏物的名篇。李商隐的诗文辞藻华美、用典精巧,尤擅长近体七律。在晚唐诗人中,其艺术成就最尚。
11、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12、“一片降旗”:模仿了“刘禹锡”的《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指的三国东吴“孙皓”降晋,也就是东吴灭亡了。)
13、古诗律诗,五言七言,骈文古文,长篇短篇,没有他不行的,项项都是超一流。今天他以《无题》爱情诗出名,是小看他了。
14、对于宦官专权,武宗也略有节制。844年打击了藩镇刘稹,平定了泽、潞五州。武宗朝政治上的起色,改变了李商隐对唐王运的失望态度。从而,又唤起了他的政治热情。
15、yuǎnqùbúféngqīnghǎimǎ,lìqióngnánbáshǔshānshé。
16、诸葛亮按说读书很认真也很博学的,难道他不知道秦始皇已经破了这里的帝王风水了吗?这还真是一个谜。为什么后来明朝要迁都北京,也是有研究的。至于国民党,为什么还要定都南京呢?是没读书吗?一方面可能当时的革命热潮主要在南方,还有很重要一点,可能是离上海这个世界大都市近,而他们本来就是依靠列强的。
17、李商隐在林史诗假声中嘲讽封建统治的虚伪虚伪求贤和波波苍生疾苦的诗句是什么?其实李商隐的诗剧都很锋利。
18、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作总数大约600余首,其中咏史诗便占了80多首。这在他之前的唐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这些咏史诗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咏史怀古,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二是借古喻今,曲折地表达了他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三是借题寄慨,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