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

2024-05-15 08:29:23 59 0

一、景物描写

1、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2、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3、※名额有限,如果加满,请明日再试※

4、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5、②按地点变换顺序写,随着作者的脚步移动和地点变换,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6、初二语文上册《昆虫记》3篇读书笔记+常考点梳理,暑假必背!

7、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参考答案:D、E(A项,多次说“天意”,是提倡我们要顺应大自然、不要违背大自然;B项,是一个转折,不是否定妈妈的说法;C项,“嫉妒之情”理解错误。)

9、《桃花源记》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氛围,为后文将要出现的桃花源做铺垫。《桃花源记》首先通过景物描写,为读者描绘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此处的美景不仅吸引着渔人,为后文的桃花源埋下引子,也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桃花源记》的赏析《桃花源记》用简净笔触描绘出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诗人借桃花源的世界,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作者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10、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11、初二语文上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常考点梳理,暑假必背

12、午时,天空湛蓝湛蓝的,像被水洗过的蓝色丝绸,十分明朗。各种树木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腰挺得笔直,显得精神抖擞。蜡梅花开的正盛,像一个香水瓶子,到处喷洒着香水,使得空中弥漫着浓郁的腊梅花香。这时,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可爱的鱼儿在愉快的嬉戏。站在桥头,水面上荡起一道道涟漪,好像桥变成了船,正在向前方行使。

13、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14、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石隙间,有一脉细细的流水,被太阳烧得温热温热,艰涩地向前爬着。

15、夏天,天空成了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头。心情好时,万里无云,天空空旷得让人心里有点慌,太阳把天烫了个大窟窿,阳光无情的像利剑一般射下。心情坏时,天边起了一丝黑色。慢慢的,一点一点忧愁爬上了天空这个老头的脸。越来越多的乌云压过来,让人喘不过气,仿佛整个天空要塌下来。太阳吓跑了,天空昏暗了,恐怖临近了。终于,天空发怒了,怒号着散出道道闪电,把雨倾盆洒出,仿佛要覆灭整个世界!但风雨过后,天空又变得慈善了,怜爱的洒下道道光芒,让大地重新获得光辉。天空,多么神奇,古怪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16、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人物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精神风貌不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不同。文学大家往往用带有个性色彩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或反衬人物性格,借此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2015安徽卷张炜的《蓑衣》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

17、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18、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19、从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角度

20、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二、景物描写的优美段落

1、A.妈妈多次提到缘分和天意,这说明妈妈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善于变通,也表现了作者顺应天意的思想。

2、很多时候,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

3、描写的是春雨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景物特点就是春雨滋润万物的奉献特点。

4、运用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春风的美妙。

5、此处景物描写处在文中。主人公罗永才经过定碑、看碑后,还没有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这时匠人提议让他上山上转转,心里可能能好受些。这时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了罗永才开始走出丧妻之痛的心理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6、你将每天进步多一点,不知不觉,超越身边的人

7、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8、景中有情——在描写过程中适当抒情议论,自然流露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9、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角度

10、春天到了,龙泉湖的岸边,一棵棵的柳树发芽了,微风吹来,嫩嫩的柳条迎风飘荡,好像小姑娘在跳着轻盈的舞。湖面上还飘着一条条的小船,还有许多的皮划艇运动员在训练呢!

11、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1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13、冬天,龙泉湖结冰了。好多人在湖边玩,有的滑冰、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连龙泉湖的周围,也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14、“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这是老师给学生讲景物描写时一定会说的四句话,和上面的文章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15、例如丘脊梁的《守水》开头的景物描写:

16、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

17、加入课代表的核心家长群!

18、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

19、我爱这冬天的雪枫公园。

20、此处是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有见到丈夫之后伤心地踏上返程路上的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突出了水面的广阔,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烘托了女人们因没有追上丈夫而产生的失望及失望后的怅惘、迷茫之情。

三、景物描写的句子

1、红的像火,分的像霞,白的像雪。

2、有哪些描写的景物优美又有很深寓意的古诗句?

3、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4、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5、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6、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

7、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透明薄洁的蝉翼微微的颤动着,在夏夜的星空下,微凉的风轻疾的扫过每一片浓绿的树叶,树遮盖下的小蝉试探着鸣叫了一声随即停止,一动不动,不知何处何方的同伴听到了召唤,随即附和了一声,就这样此起彼伏的美妙声音在星星的点缀下穿越田野穿越高大的稀疏的杨树传到了灯光点点的低矮的瓦房上面,轻缓的盘旋着,久久的不散。

9、第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

10、远看。近看。俯视。雅士。形式。仰视。平视。

11、描写春雨的时候抓住春雨的形态,像“牛毛,花针,细丝”;屋顶上笼罩一层薄烟描写远处的景色。树叶儿发亮、小草儿青得逼眼由被动化主动,从侧面描写出是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树叶都穿上了绿衣。

12、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蓑衣草的茂盛、充满生机,有助于表现达子头脑灵活、眼光独到的性格特征,也暗示了小格与达子之间美好的情感,凸显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13、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

14、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5、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16、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17、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这些特点一般是从形状、颜色、发展、变化方面表现出来的。比如,山泉的水是涓涓细流,小河的水是哗哗流淌;大江的水是汹涌澎湃。

18、总之,景物优美、寓意深刻的古诗句太多了,能欣赏一篇都是珍贵!

19、融入感情,表达真情实感。在描写时,要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四、景物描写摘抄优美段落

1、从文章结构、所处位置角度

2、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

3、西湖十景分别是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苏堤春晓、西湖柳桃。

4、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5、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6、这歌声响遍了山冈飘荡在秋天的空中。小孩子们听到了跟着唱;农民们听到了跟着唱;大家都是——欢乐的。

7、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

8、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9、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上而下。仰视、俯视、平视。

10、漫步田间小路,路边整齐的白杨伸展着巨大的手臂,如一个个严阵以待的士兵,威武极了。枝上的叶子已换上黄色的秋装。轻风拂过,哗哗作响。叶子经不住秋风的诱惑,顽皮地在空中飞舞一番,便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天然地毯。地毯黄黄的,软软的,踩上去沙沙作响。

11、再如许辉的小说《碑》中的景物描写:

12、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13、是一种语文创作上的写法,一般考试卷上常问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如果您是想问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话,一般思路是这样的:景物描写,主要描写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如果是小说题,还要加上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例如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等。

14、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15、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

16、西湖,是杭州人民的骄傲。

17、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18、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19、秋天,龙泉湖上头又换了新的花灯。漂亮的花灯从远处看,好像会动似的。亮起来的花灯十分好看,有的像天安门,有是青蛙灯,有的是荷叶灯。。。。。。在水灯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型的音乐喷泉,有时还会放水幕电影呢!

20、可以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景物,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五、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区别

1、描写景物优美、又有很深寓意的古诗句,真的是太多了,无论是描写春夏秋冬,还是田园、山水风光,无不透露着作者的心情、胸怀、状态和意境,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组在那些优美且富含寓意的古诗句吧:

2、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3、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春天花开艳丽。

4、例:从路旁向远方眺望,只能望见一座座连绵起伏不绝的高山,哦,远处好像还有几处人家。我站在路旁抬头仰望天空,她是那么的一望无际,朵朵棉花糖似得白云浮在天空。突然一阵微风轻抚过眼前的麦田,麦苗轻摇,好似与他嬉戏。

5、伏尔加河静静地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乡村、山川、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的树叶。(选自高尔基《童年》)

6、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7、动态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

8、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9、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10、《秋思》描写的季节是秋季,借助特定景物秋风来描写思乡之情《长相思》其一描写的也是秋季,特定的景物有蟋蟀、薄霜、竹席、孤灯、明月,以及对天上景物的想象来表达男子对所爱之人的相思之情其二描写的是春季,借春花春风等景物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12、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

13、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4、雾渐渐地散了远处的景物越来越清晰了。太阳出来了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我不禁做了个深呼吸觉得神清气爽。一阵风吹来路边的小草摆动着身子像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15、以上给大家提供了几种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角度。其实,一段景物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风雪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感受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6、赏析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17、家乡的龙泉湖在舞钢市湖滨大道的旁边,一齐来看看美丽的龙泉湖吧!

18、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19、夏天来了,天气炎热。有许多人到龙泉湖里来游泳,从远处看,就像水面上飘着许许多多的“饺子”。傍晚,在岸边的垂柳下,还有许多人在乘凉和散步。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