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的名言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3、(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孟子:养身莫善于寡欲。
5、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体现了孔子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精神。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0、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1、(感悟)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3、(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14、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15、(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16、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17、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18、’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
1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0、(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二、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下》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爱人者人恒,敬人者人恒。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答案)D。解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
8、(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释义: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10、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11、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12、——孔子表孔子不耻下问的美好品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5)其进锐者,其退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8、(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0、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三、孟子的名言名句及翻译
1、孟子大约活到84岁,他去逝之后,安葬在邹国境内(今邹城市城东北约12公里)的四基山西麓。
2、”(《孟子·告子下》)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3、(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5、——《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7、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8、--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9、孔子名言*、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1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仁者无敌。——孟子名句
12、--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3、(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5、战国时期鲁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家,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6、释义: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17、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18、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9、(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0、忧伤能伤人,绿鬓变霜鬓。
四、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孔子还是孟子的名言
1、(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2、孟子还十分注意人格修养,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7、——《孟子?尽心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0、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约在祖辈时迁于邹。
11、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12、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3、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7、名言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解释:陈贾说:“那么圣贤之人也会犯错误?”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是很近情理吗?况且古时候的君子,有了过错就会改正;如今的君子,有了过错则任其发展。古时候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过错时,人民就会很敬仰。如今的君子,何止是让过错顺其自然发展,而且还会编一套言辞来为自己辩解。”
18、’”“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9、(戚戚:感动的样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0、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
五、孟子的名言10句
1、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2、(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有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做到这样,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
3、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4、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5、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6、(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7、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8、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只谓也。
10、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
11、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1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3、”《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5、(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6、(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7、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8、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19、据历史记载,孟子游说诸侯时名气很大,“凡出行,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20、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六、孟子的名言
1、在哲学上,孟子是一个性善论和唯心主义者,继承孔子的天命论,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要求人们依“天命”行事,并提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一唯心史观。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5、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苏武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8、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养心莫善于寡欲1
1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1、”(尽心下)(译文)孟子说:“平时注意积累财富的人到荒年就不会窘迫,平时注意修养道德的人到乱世也不会感到迷惑。
12、--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6、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8、”(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仁厚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
19、”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
2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