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日的诗句
1、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2、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6、君家何事独耽幽,花竹萧疏净若秋。
7、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9、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10、二月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11、注:凌兴凤﹐清人﹐女﹐汉族﹐字帙女﹐号清湘﹐衡阳人(今湖南衡阳)。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7、万绿丛中一径微,柴门斜掩藤花坠。
18、榴红缀锦新蒲撷,晴湖又届天中节。
19、只有摆渡人继续回荡弓紧的躯骨
20、箫管斗纷纷,竞渡声喧。浴兰初罢绛罗巾。日映榴花红似火,风景宜人。
二、表达节日的诗句
1、③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2、节日的诗句有:张可久《风入松·九日》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赵鼎《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苏轼《守岁》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5、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6、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8、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9、描写春节的——《元日》宋.王安石
10、注:吴琼仙﹐清乾隆嘉庆人﹐女﹐汉族﹐字珊珊﹐又名子佩﹐吴江人(今江苏吴江)。
11、我亦邨居了无事,挈伴探奇过桥去。
1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4、作者二十岁时入蜀游历,前后约两年,此诗即作于蜀中。佳节本易引起乡思,眼前又恰在“望乡台”,自然更触物伤情了。作者从正面起笔后,下面三句都从反面着墨。登高饮酒,本是为赏景助兴,作者因客愁难排,却联想到这仿佛是专为他饯行的送客酒。晚秋的天空常见到大雁南飞,看不到雁是反常的,而诗人却从这反常中联想到“南中”太苦,连北方的大雁也不肯来。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从而增强了全诗思乡的色调,在构思上颇有特色。
15、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6、竟日满船各唱起,听他尽是屈原歌。
17、团扇新裁明月影,珠帘半上琼钩。榴花红到玉钗头。彩丝宜续命,绿砌绕忘忧。
18、舞鹤轻衫迭雪裁,鸣蝉薄鬓垂云掠。
19、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20、释义: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三、节日的诗句六年级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天涯午日感芳辰,萍聚皆为外地身。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7、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8、从过去的历史摆渡成未来的根基
9、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10、Email:ahqjxwl@1com
11、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12、释义: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1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4、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15、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16、带着,满腔悲愤满腹经纶
17、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18、扣关喜见主人迎,一笑风前最有情。
19、东风送暖入屠苏。
20、女媭惨泣今何在,雨渡龙舟吊屈原。
四、节日的诗句三年级
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3、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4、《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其它中秋节的习俗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7、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8、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9、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清明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元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11、榴花红吐,节中天端午。遥听冯川古渡斗,胜龙舟无数。鬓攒艾虎灵符,嬉游姨妹相扶。彩袖笑招绿袖,鹧鸪频唤鹁鸪。
12、归来灯下重开卷,添得炉香仔细看。
13、牧童遥指杏花村
14、原文: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15、人今巳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7、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8、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19、庄严百花篆,穾窅五灵符。谁续长命丝,金吾卫朱殳。
20、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五、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据《唐诗纪事》卷八记载,此诗系作者任新都尉时登览玄武山和友人之作。古俗,重阳举家登高,寓天伦之乐于郊游赏景之中。而作者蜀中登高,与家乡相隔万里,故而乡思无限。“归心归望积风烟”一句,极写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感。此行,作者又系和友人一起,同系他乡客居,因而“万里同悲”。“他乡共酌金花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余强自互相安慰的心情,更从反面增强了思乡的感情色彩,因而很能激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3、鸣钲击电鼓轰雷,画鹢争飞破浪来。
4、描写寒食节的——《寒食》唐.韩翃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6、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7、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8、红榴迎绮席,绿艾插朱门。
9、酒泛菖蒲香玉碎,嫩红双靥横秋。画船何处闹歌楼。萧萧烟雨外,还鏁楚江愁。
10、腊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11、迎面或倾斜的风,灌铸着坚硬
1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13、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1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5、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16、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熏风南至泛蒲觞,万种悲怀欲断肠。
20、青藜时展书中秘,白日难消眉上愁。
六、节日的诗句
1、是寒食节。相关古诗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唐。杜甫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寒食)唐。沈佺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寒食)唐。张籍绿杨枝上五丝绳,枝弱春多欲不胜。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唤摆阶橳。
2、有着传统节日的诗句如下: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淡荡春光寒食天。归雁横秋,倦客思家。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3、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4、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5、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6、多元而丰富的人啊!到达时
7、刘禹锡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8、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9、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10、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11、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1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14、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15、蕤宾时届天中节,竞渡凫车乱如雪。
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18、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至尊千万寿,行见百斯男。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嘉祐七年(1062),作者在凤翔(今陕西凤翔)判官任上“岁暮思归而不可得”,便写了一组回忆四川除夕风俗的组诗寄给兄弟子由。组诗共三首,此为其中第二首。诗以惜光阴为主旨,构思新颖。作者从朋友离别时留恋惜别徘徊不舍起笔,作为下文的对照,然后笔锋一转入正题。朋友走了,尚可回来;时光一去,却无法追回。它无影无踪,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已追逐江水奔向大海一去不回了,还是乘邻舍酒熟、猪肥,痛饮自慰吧。旧岁刚去,新年又将向人们告别,于是诗人劝慰兄弟:光阴既去,就不要老想着往事,那样只能令人衰老。作者在表达思亲的同时,希望兄弟抓住现在,珍惜光阴,不要为往事忧伤,洋溢着对兄弟的一片深情,并富有哲理色彩。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那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8、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9、楚人遗俗吊怀沙,角黍争投胜饭麻。
10、注:劳蓉君﹐清人﹐女﹐汉族﹐字镜香﹐山阴人(今浙江绍兴)。
11、没有独白,没有背景音乐
12、注:陈珍瑶﹐清代人﹐女﹐汉族﹐字月史﹐湖州人(今浙江湖州)。
13、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14、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6、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1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8、出自: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
19、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20、注:王慧﹐清康熙人﹐女﹐汉族﹐字兰韫﹐又名韫兰﹐太仓人(今江苏太仓)。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3、“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4、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清明是古人出游踏青的日子,“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真实再现了唐代人清明时出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