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史诗
1、东汉班固《咏史》陶潜的《咏荆轲》卢子谅《览古》左思有《咏史》8首南朝萧统《文选》卷21专门收录咏史诗。李商隐的《汉宫词》李商隐《咏史》温庭筠的《过陈琳墓》杜牧的《题乌江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杜甫的《咏怀古迹》(5首)杜牧的《金谷园》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2、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4、金谷园写下这首咏春弔古之作。
5、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6、拂衣耕钓已多时,江上山前乐可知。
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8、此时忠节还希有,堪羡君王特地容。
9、春暖江南景气新,子鹅炙美就中珍。
10、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1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2、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13、齐王僧虔(唐•孙元晏)
14、二十七人同举义,几人全得旧功名。
15、美编:吴冰校对:李淑英
16、肯与公卿作等伦,澹然名德只推君。
17、金谷园故址在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唐时已荒废,杜牧过
18、吴孙坚后(唐•孙元晏)
19、破产移家事亦难,佐吴从此霸江山。
20、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的重要代表.咏史诗主要有《越中览古》《古风》(五十九首)《登金陵凤凰台》.
二、咏史诗有哪些古诗
1、卢循若解新亭上,胜负还应未可知。
2、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南骊山北麓。此诗选取进送荔枝的典型事件,凸显
3、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代表作家作品: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杨炯《广溪峡》陈子昂《白帝城怀古》《登幽州台歌》《燕昭王》
6、百口宝刀千匹绢,也应消得与甘宁。
7、晋谢公赌墅(唐•孙元晏)
8、★所用插图、音乐均选自网络或作者提供,
9、主要特征:杂采史事,叙而成篇,对于史事的隐括成分偏多,兴寄的成分反而相对的减弱。
10、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11、可怜谢混风华在,千古翻传禁脔名。
12、自家妻父犹如此,谁更逢君得折腰。
13、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14、一千朱翠同居此,争奈恩多属丽华。
15、位高名重不堪疑,恳让仪同帝亦知。
16、结绮高宜眺海涯,上凌丹汉拂云霞。
17、旌旗首尾千余里,浑不消他一局棊。
18、目前是深渊模式才可能打到史诗装和开罐但是开罐目前封掉所以只能进入深渊~~去打而且史诗装掉落后拣到就直接锁定帐号无法交易所以打史诗装并不难,难的是打到和你职业向匹配的装备最新的dnf80版本远古任务变动情况,详见DNF
19、账号ID:gkyw100
20、今日分享,春秋战国典故十六则。
三、咏史诗左思
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2、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3、江州楼上月明中,从事同登眺远空。
4、(分析)(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5、梁分宫女(唐•孙元晏)
6、更奠子将幷孺子,为君千载作知音。
7、诗人表达了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这篇吊古之作,写景,叙述,议论相结合,承递自然顺畅,而语语寄情,寄慨颇深,体现了杜诗的主导风格,堪称杜诗中怀古诗的佳作.
8、春修湛河(外三首)|燕荣
9、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
10、齐朝太守不甘降,忠节当时动四方。
11、晋庾悦鹅炙(唐•孙元晏)
12、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13、介先生有神仙术,钓得鲈鱼在玉盘。
14、紫茄白苋以为珍,守任清真转更贫。
15、字用得传神,开元盛世不再,不胜唏嘘。
16、主题: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是中唐诗歌的重要主题.吊古伤今,针贬时弊内容直指当时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17、投棰填江语未终,谢安乘此立殊功。
18、★所投稿件必须为原创,最好是首发。
19、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畧赞全吴。
20、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四、咏史诗
1、文学是对灵魂的叙述与表达
2、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3、供具体可感的事件,让读者直接面对历史有所感悟。此诗的艺术媚力在含蓄精
4、这类作品是咏史诗中最多,涵盖的历史范围也广,由于晚唐积弱不振,内忧外
5、深,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玄宗讨贵妃欢心无所不为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7、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杜牧以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意象提
8、唐至五代咏史诗还有敦煌诗歌,蒙书中以诗歌体编撰的《古贤集》全篇以八十句七言诗成篇,相似与胡曾、周昙的大型咏史组诗,此敦煌诗歌材料可结合咏史、蒙书、诗歌等,也开拓了中国文学敦煌变文研究讲史性变文(如《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等故事题材)的发展,采讨如何从咏史、讲史到历史演义。
9、苦谏将军总不知,几随烟焰作尘飞。
10、圣谟庙畧还应别,浑不消他七宝鞭。
11、◎“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12、齐明帝裹蒸(唐•孙元晏)
13、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14、以讽谕。借史实以警时人,常有独到而精闢的见解。
15、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后庭一曲从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17、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18、曾与萧侯醉玉桮,此时神影尽倾颓。
19、喜字漫书到头能得几多时。
20、★严禁剽窃抄袭,否则文责自负。
五、咏史诗是什么意思
1、文物衣冠尽入秦,六朝繁盛忽埃尘。
2、咏史诗(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3、被紫苔任情滋蔓,凋零破败的凄凉景象,可想而知。唯有紫苔偏称意,「偏」
4、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的历时性发展,咏史怀古诗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成长变化,从诗歌的主题到诗歌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也经历了一个成熟完型的过程,它做取得的思想和提书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陈武帝蚌盘(唐•孙元晏)
6、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避难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7、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8、负才尚气满朝知,高卧闲吟见客稀。
9、更向宫中教骑马,感君恩重合何如。
10、咏史诗是古体诗的一大类型,大体包括述古、怀古、史论史评几种。述古诗是叙事诗,叙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怀古诗是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或借史翻案。史论史评诗则是以诗评论历史事件人物。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到唐代日渐成熟与繁荣,杜牧、李商隐等都写有艺术成就很高的咏史诗,流传至今。
11、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12、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
13、到头委付何曾是,虚把罗襦与彦回。
14、主要特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
15、代表作家:王维李白杜甫
16、当时堪笑王僧辨,待欲将心托圣明。
17、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18、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或者借古喻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是亘古不变的。
19、《咏史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20、胡曾《咏史诗》成书后不久,即有人作注解,叙述相关史事的本末。周昙《咏史诗》则有作者自注史事。二书在宋代都被用作讲史的范本,并改编成话本,称作“评话”或“平话”。讲史话本如《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一概称作“平话”,“评”就是指诗评。
六、咏史诗
1、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2、若教彼相颠扶得,争遣明公到此来。
3、岂知三阁繁华日,解为君王妙破除。
4、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下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项羽自刎处。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暗示关键在如何对待的问题。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其次强调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能算是真正男儿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直到死,还未找到他失败的原因,一味的归罪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不能总结失败教训,实有愧英雄的称号。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固表现出气节,但也显得刚愎自用,不能包羞忍耻,若纳忠言,重返江东,重整旗鼓,胜负或未可知。末句捲土重来未可知,寓积极的意义。杜牧议论型的咏史,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其特色。
6、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7、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9、晋苻坚投棰(唐•孙元晏)
10、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咏诗,遣人讯问,乃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11、运命将来各有期,好官才阙即思之。
12、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13、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及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成为主导性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风貌.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14、夜深偷入魏军营,满寨惊忙火似星。
15、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16、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17、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18、晋郭璞脱襦(唐•孙元晏)
19、这里是高中语文知识的大辞海!题型精练、知识清单、答题技巧,让学习更加简单。
20、仗气凌人岂可亲,只将范泰是知闻。
1、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
2、借史咏怀,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追怀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
3、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4、曾佐徐陵向北游,剖陈疑事动名流。
5、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6、玄宗宠爱杨贵妃之情事。呈现帝妃骄奢逸乐的生活,有从微见着艺术效果。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