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
1、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2、 释义:秋风昨夜渡过潇水湘水,惊动石头,穿过树林一贯发狂。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4、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5、磨:折磨,挫折,磨炼。
6、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7、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8、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9、乾隆十八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10、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1、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12、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1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代:郑板桥《竹石 》
14、在画家里面,他可算是一朵奇葩。因为他一辈子只画三样东西:兰花、竹子、石头。而且自称自己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敲黑板:名句哟)要注意了,这三样东西都象征着一种品格:兰花高洁;竹子长青;石头顽强。这几种品格合在一起,就成了他“郑板桥”的性格与脾气。
15、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16、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7、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8、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19、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20、*第162期“三味奇杯”对联攻擂李来栓出句9月10日9时截稿
二、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句
1、*春联大赛作品集《牛耕沃土》一书出版,尚有余书,欲购从速!
2、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3、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4、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5、 释义: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6、《竹石》(清)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7、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这些当然是摘抄的~)
8、喜欢本篇请在右下角点亮在看
9、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10、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11、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12、哈哈,这样的竹子,是不是非常有生命力啊?
13、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14、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15、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7、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18、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19、 释义:写出来的竹柏没了颜色,卖给东风不合时宜。
20、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三、郑板桥的有关竹子的诗
1、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2、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3、今天我们跟大家讲一个“竹子和石头”的故事。
4、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5、三版:为佳作欣赏版。主要刊登楹联理论、楹联新作、擂台揭晓及点评、各种贺联、获奖作品、绘画配楹联等。三版投稿信箱:zhylb3b3@1com
6、译文: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找来野蜂与蝴蝶。
7、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10、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11、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2、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代:郑板桥《竹石 》
14、四版:为综合副刊版。主要刊登各种专题、诗词、辞赋、古文、书画、摄影、诗歌、散文,征稿启事等。征稿启事和各种广告还可以根据需要和主办单位要求在任何版面刊登。四版投稿信箱:zhylb4b4@1com
15、诗句: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16、《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7、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8、一版:为新闻动态版。传递中国楹联学会的声音、活动,宣传各级楹联、诗词组织的经验、动态。各级楹联、诗词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600字左右或更少)。一版投稿信箱:zhylb1b1@1com
19、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
20、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四、郑板桥写关于竹子的诗
1、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说实话我也是好久之后才知道郑燮就是郑板桥是他写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看过关于他的一部片子他家的四周栽种的都是竹子我想那体现着他的一种坚韧不拔,正直的性格是自己的写照所以喜欢画竹子
3、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当然是郑板桥的咏雪!!!!!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因为他心胸豁达,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所以他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中美好的快乐的事物,他写的诗自然也就妙趣横生了.
8、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9、编辑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10、一心读诗|李白在月夜里的思念
11、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清代:郑板桥《予告归里》
12、任:任凭,无论,不管。
13、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4、*长天始肃,玉谷渐黄——楹联同题:处暑孙芸香主评
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16、*景福寺:诗词楹联碑记和赋一起征集,分别设奖,8月底截稿
17、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18、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19、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20、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代:郑板桥《竹石 》
五、郑板桥竹子诗句最出名诗句
1、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竹石》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2、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3、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
6、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7、国内、外艺术名家|艺术品收藏|文学|音乐|视觉
8、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9、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笔下的竹诗意境隽永,蕴含很强的哲理性。我们常常提笔做文时,会想到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临窗习字时,会想到他说过“不做前人墨奴”;心情郁郁时,会想到“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翻阅他的诗词文章,隔了200多年的时光,体会他的所思、所惑、所感和所悟,竟然还是如此亲切。
10、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11、下面的“分享、收藏、赞、在看”请点一点
12、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3、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4、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5、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16、这首诗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并且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不吝言辞地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深喜欢与敬佩。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性格坚韧的象征。作者以此为题,不仅表现竹子的性情坚韧,同时自证作者清幽淡远的闲适心情。
17、诶,这故事可就多了,我们先从一位牛人说起。
18、形势势力宿舍宿命郑板桥写的,借竹子赞美人不怕任何困难、坚强不屈优秀品质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北京故宫古代书画高清电子图498G2752幅
20、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六、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
1、 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2、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一心读诗|人生处处皆风景
5、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一些古诗呢?
6、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一生以竹为伴,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7、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8、*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征稿,8月31日截止。
9、款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郑燮。
10、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11、一阵又一阵的狂风刮过,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吹着竹子。可是竹子怕这狂风吗?当然不怕,它早就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中,你狂风从北面来,它就顺势向南倾;狂风从西面来,它就顺势向东倾,等风一过,它就又变得挺拔昂扬了!
12、郑板桥在《郑桥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