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中秋有关的诗词
1、广寒宫殿,西望湖海冷光流。
2、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3、杯在中朝陪鹓鹭,暂来南楚分风月。
4、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5、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6、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7、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古诗。内容大致如诗题所言,是中秋夜间赏月之作。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惆怅之情。
8、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9、姮娥此际、底事越样好精神。
10、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11、唐 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2、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13、功名事,到头须在,休用忙呵。
14、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15、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16、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
17、闻说瓢泉,占烟霏空翠,中著精庐。
18、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
19、今夜里、空凭尊前撩乱。
20、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
二、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歌赋
1、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4、杳杳长空敛雾烟,冰轮都胜别时圆。风转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5、乘兴西来,问谁是、平生相识。
6、对清影,凌灏气,沃芳尊。
7、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9、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10、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1、待继日同宴赏,听秘乐、广寒宫里。
12、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
13、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14、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15、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16、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7、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18、唐·张蠙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1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0、来夕尚婵娟。何妨把酒看。
三、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五言
1、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
2、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3、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
4、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5、念年来、青云失志,举头羞见嫦娥。
6、随分赏、闲亭别圃,好天良夕。
7、有哪些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8、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沈沈雨。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0、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11、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
12、中秋节的起源,很可能与上古祭月的礼仪有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
13、大约魏晋之时,人们已经开始了中秋赏月之举。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有人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据说月饼唐代就已出现,至宋代更盛,有些地方称月饼为“团圆饼”。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之句。
14、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8、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
19、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0、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