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83句集锦)

2024-03-02 11:54:25 59 0

一、论语十则教案

1、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师:不要怎样呢?“意”是什么意思?

4、师:我想请问同学们,“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

5、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6、②殆(dài):有害。

7、身份贵族转向道德贵族

8、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9、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0、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1、师:对,了解别人。所以,孔子的境界高不高啊?

12、(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13、生:我觉得做大事的人要有广阔的胸怀,要耐得住寂寞。没人了解我,我也不必去人群中凑热闹。

14、生:也要看情况。我认为好的,别人不一定觉得好。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

15、师:很好,对于孔子的话,颜回没有一句不喜欢。他句句都喜欢,句句都奉行,这样就没有碰撞啊,就没有切磋啊。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远方来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说,才能促进自己开拓和提升,所以“有朋自远方来”,孔子才会“不亦乐乎”啊!其实同学们刚才都已经说出来了,老师只是用孔子自己的话来印证你们的正确!那么,关于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自己又有怎样的解释呢?(点击PPT):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君子怕的是什么?

16、生(齐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师:不错,孔子还是照顾了子贡的情绪的,陪着子贡谦虚:我们俩都比不上他啊!孔子是一个很亲切的人,很善解人意的人。他告诉我们,做学问是应该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点击PPT):“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就是说,不懂得举一反三的人,就不用再教了。旧与新,是可以互生的;学与思,是需要并举的。一起来读下面一则(点击PPT)。

18、《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9、师:对,很好,孔子做过仓库管理员,做过放牛娃牧羊人,孔子出生时他父亲已经很老了,所以孔子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要照顾有残疾的哥哥,承担了很多的生活重担,所以他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他告诉我们,他只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人罢了,是少时的贫贱磨练了他,造就了他。伟人的真实比他的伟大更动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今天要学习的《〈论语〉十则》中的第一则。

20、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初中

1、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克己复礼”这个说法,克己是也君子能做的,复礼呢?

2、师:谁能解释“弘”和“毅”?

3、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师:很好!“毋我”——

5、师:对。让朋友们都信任我,是什么呢?

6、如果要从文化的角度讲《论语》,我们得首先从感受文化开始。

7、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8、师:很好!我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只不过,住的地方离得太远啦!孔子却说这人在找借口:他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一个人心里很向往跟谁见面的时候,他就不会惧怕路途遥远,是吧?

9、师:很好!在竹箭的箭尾装上羽毛,把箭头磨锋利,结果会怎样?

10、(交流点拨)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评价人有两套标准,一套是智,一套是道德。道德上,孔子将人分成圣人、仁人、君子和小人。圣人仁人太难,君子是可以做到的。孔子在《论语》中点名道姓的君子有三位:子贱、蘧伯玉、南宫适。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相关内容。

14、名师课堂丨熊芳芳《〈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15、师:非常好,也就是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是孔子发现的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发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6、师:嗯,学以致用,很开心!

17、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他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8、生:通假字。通“智慧”的“智”。

19、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0、师:看看这一则跟我们刚才说的三个方面有关系吗?

三、论语12则教案

1、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2、师:正确,太聪明了!孔子打了个比方来说明“信”的重要,他说:“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和軏都是古代车上面很关键的部分……

3、译文: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已经删除,正在重新陆续发布中)

5、说明人非圣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的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6、仁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底色,稳重、长久,是仁需要坚守的原则,智(知)是我们灵感的迸发,随岸赋性,是我们漫漫人生中偶尔闪烁的火花。

7、生:古时候的人是很讲究“话不投机半句多”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他们需要知音,需要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一定会很快乐。

8、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先看第一则。

9、师:这第一则的三句话,反映的是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第一句——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1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14、师:同学们好!刚刚有同学告诉我,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是吗?

1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6、师:很好,我们可以说“为人”(板书“为人”)。第三句呢?(学生一时无法作答)这一句中的“人”,你觉得主要是指什么样的人?是普通人吗?孔子有学问,有抱负,但屡屡遭到拒绝,理想无法实现,是因为他不被什么样的人了解啊?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但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道德品行的要求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君子的要求不再是血统与身份,而是言行品性。出身不再决定你的本质,而是你的选择。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④说(yuè):通“悦”,愉快。

四、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1、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2、师:嗯,也可以说谁更优秀。子贡当然知道,在孔子心目中,颜回是最优秀的,子贡回答说(点击PPT):“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子贡很谦虚,他说颜回闻一知而自己顶多只能触类旁通略知一二。孔子倒也不客气,他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啊!孔子把自己也捎上了,为什么呀?

3、(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4、师:很好。孔子总担心子路自以为是,所以教导他这个道理。这也是事出有因的,让我们来看这样一段对话(点击PPT):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孔子家语》)谁来翻译一下子路的话?

5、集体通读,整体感知

6、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9、师:非常好,就好像李世民说的(点击PPT):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板荡就是动荡,在动荡的时世中才能了解谁是真正的忠臣。又好像文天祥说的(点击PPT):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好,最后一则,齐读(点击PPT)。

10、(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1、师:说得非常好,但是,孔子还说过一句话(点击PPT):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罕》)“讼”是什么意思啊?

12、生:就是地位很低、身份很卑贱的职业。

13、师(笑):呵呵,粗心大意?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14、恕:原谅,宽容;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15、师:嗯,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点击PPT):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这个“不”字怎样读啊?

16、(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17、师:太棒了!你们怎么这样聪明呢?在哪里学过这个通假字啊?(生得意地笑)我觉得你们真是太神奇了!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对什么事都不上心,这样的人我真是拿他没办法啊!“不有博奕者乎?”“博奕”是什么意思啊?

18、先来回顾一下论语十则的内容:

19、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很兴奋):我看过,那里面有一句话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0、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五、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1、用类似的方式分组演读本文的十二则《论语》,小组比拼。

2、师:很好,通假字。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起来就会怎样啊?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